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多年来,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作为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扎根地方经济,深耕普惠金融,切实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多层次金融市场中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机构类型之一。而且在未来的金融改革发展中,必将经受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在当前全球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形势下,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金融科技日益成为各国金融竞争和金融机构资源布局的新兴领域。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城商行如何去积极拥抱金融科技所带来的机遇并迎接挑战,将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的课题。
发展金融科技,大势所趋
1.积极拥抱金融科技,是城商行顺应信息化时代潮流的客观需要
当前,全球信息化进入了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引领发展的新阶段,技术创新代际周期大幅缩短,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驱动着包括金融业在内的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更高阶段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谁能够更早、更好、更安全地掌握和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有效解决当前金融服务中面临的难题和短板,谁就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更多地获得数字红利。
2.积极拥抱金融科技,是城商行应对复杂经营发展环境的有益举措
从宏观形势看,当前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好于预期,但经济金融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一些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部分地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金融风险仍处在易发高发期,城商行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难度加大。
从行业形势看,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传统银行业利差收益减少,大型银行的机构和业务下沉明显,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冲击不断增强,城商行原有的网点优势、地缘优势逐渐弱化。
从需求形势看,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社会经济生活加速与网络空间融合,消费、支付、理财、征信等金融需求线上化程度日益加深,对城商行网络金融服务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纷繁复杂的宏微观环境,城商行运用金融科技创新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有助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变被动为主动,化挑战为机遇。
3.积极拥抱金融科技,是城商行推进差异化特色化转型的有力支撑
由于多层次市场属性、监管规则、资源禀赋、技术条件等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决定了城商行不能走盲目贪大求全的经营路子,必须坚持差异化竞争策略,贯彻特色化经营理念,围绕大型机构覆盖不到、微型机构能力不足的错位优势领域,为地方经济、小微企业、“三农”群体提供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金融服务。城商行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有助于实施精准营销、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加强风险管理,从而为差异化特色化转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总之,城商行对于发展金融科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有充分认识。面对金融科技这一尚处于发展过程中的新模式新领域,在战略上应积极拥抱,在行动上应审慎稳妥。
科学运用金融科技,合规经营
1.不忘初心,回归本源,把握城商行发展金融科技的出发点
20多年来城商行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创立初心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符合现代银行体系发展方向、符合城商行经营发展规律。只有始终坚守“三个服务”的初心和本源,城商行才可能在纷繁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中不迷路,在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中不跑偏。因此,城商行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在发展金融科技的过程中,应紧紧围绕地方经济需求和传统金融服务短板,把握好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方面,应着眼于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结合自身优势和市场定位,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过程中发掘有效需求,在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等新增长点的培育过程中提供优质服务,把金融资源合理高效地配置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另一方面,应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抓住小微客群“缺信息、缺信用、缺抵押”的根本症结,践行数字普惠金融理念,在破解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勤思考,在运用数字技术增强普惠金融服务精准性和匹配性上下功夫,在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精准教育和风险提示上出实招,助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
2.遵循规律,扬长避短,找准城商行发展金融科技的切入点
金融科技是金融与科技的融合,金融为本,科技为器,相互作用。
一方面,应遵循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论和实践表明,一项突破性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但一旦越过某个技术临界点,又往往会呈现加速走向成熟和规模化应用的态势。基于这样一种规律认识,城商行在发展金融科技的过程中,应注重避免两种倾向:一是“拔苗助长”,不顾自身业务和技术发展实际,跟风炒作尚处于发展初期的新兴技术,过高估计技术应用可能带来的效益;二是“守株待兔”,对新兴技术发展和应用效果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躺在过去的经验模式里不做任何研究储备和资源布局。我觉得,这两种倾向都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另一方面,还应充分认识到金融科技的本质还是金融。技术的创新应用不会使金融科技脱离资金融通、信用创造、风险管理的功能范畴。因此,在遵循科技规律的同时,更要遵循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比如,从历史规律看,金融业是一个长周期行业,一项有生命力的金融创新应经历完整的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的检验,而当前一些数字技术呈现明显的加速迭代趋势。这种可能出现的周期矛盾,要求我们把金融科技创新放在一个更长的周期内去观察和检验,不能只关注技术应用的短期效应,而忽视金融风险发生的滞后性。
总之,城商行应遵循金融和科技的发展规律,发挥“船小好调头”、决策链条短、资源配置自主灵活快速等独特优势,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应用。
3.防控风险,趋利避害,坚守城商行发展金融科技的生命线
古往今来,技术往往都是“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促进发展,造福社会,用得不好可能带来风险,危害安全。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互动性,金融科技创新可能带来业务、技术、网络、数据的多重风险叠加,对金融安全和稳定产生更大的冲击。因此,确保安全永远是金融科技发展的生命线,防控风险永远是金融科技从业者的必修课。
城商行在发展金融科技过程中,必须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要求,将风险管控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风险管控安排与产品服务创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主动建立健全借贷风险、财务风险管理、合规管理、应急处置、内部控制等业务管理制度,切实完善数据系统网络运行安全、个人隐私信息保护、运行监控、态势感知、灾难恢复等安全保障措施,使金融科技创新可能带来的各类风险处于可管、可控、可承受范围内。同时,要通过信息披露、风险提示等方式,避免金融创新的风险和成本向金融消费者不合理转嫁,切实履行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
4.苦练内功,善借外力,构建城商行发展金融科技的生态圈
在开放、联动、共享的信息化时代,金融体系日益呈现出主体多元、业态多样、高度关联的生态系统特征,封闭式、割据式的经营发展思路已经很难适应时代要求。
一方面,城商行要注重“修炼内功”,发扬精益求精、久久为功的金融工匠精神,与时俱进地对治理结构、管理模式、技术合作方式进行适应性调整,有效解决当前可能存在的创新容错不足、激励不相容等管理机制问题,对金融和科技的融合趋势要跟得上、跟得紧、跟得住。
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借助外力”,把金融科技生态圈建设好、维护好、发展好,真正实现“1+1>2”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效应。
我们高兴地看到,近年来,部分城商行已建立了流动性互助、信息交流、业务合作等多种同业合作平台,部分城商行与金融科技企业在技术研发、风险管理、精准营销等方面的合作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果,一些领先型城商行将成熟业务模式和金融科技能力输出到同业。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有条件的城商行运用市场化手段,探索更多合规可行的金融科技同业和跨界合作模式,共同满足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的多样化多层次金融需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城商行在服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方面前景广阔、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协会作为国家级行业自律组织,愿与大家一道,共同研究,通力合作,更好地发挥金融科技在促进城商行改革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助力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来源:金融电子化)
- 达索系统全球CEO:科学是公司的DNA 坚持长期主义 – 2023年12月28日
- 发改委: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重点方向含“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 – 2023年8月24日
- 如何以技术手段破解数据合规难题 – 2023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