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新冠疫情影响及供应链“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必须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保持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可有效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是全面提升供应链稳定性的重要技术手段。
疫情暴露我国供应链管理体系存在三方面问题
当前我国对于工业生产的管理体制难以深入供应链内部,难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向纵深。一是我国供应链管理的责任主体不够清晰,经信、商务、工商、海关等各部门数据孤岛现象严重,缺乏有效协调各部门的机制;二是现有管理体系难以深入供应链内部,缺乏深入了解供应链体系运作机制的工作机制,缺乏对于供应链进行监管和调控的直接抓手;三是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不强,制定相关工业政策时以管理者经验为主,缺乏工业大数据计算仿真和相关行业供应链图谱的支撑。
缺乏实时精确获取工业供应链数据的有效途径,无法实时精确掌握错综复杂的国内外供应链体系。目前我国对于工业生产和供应链的管理主要依赖地区行业统计上报数据,数据的实时性较差,往往存在一个月以上的滞后期,导致错过调控的最佳时间;数据的颗粒度较大,往往只有某些工业品大类的结果性数据;数据的关联性较弱,无法反映产品之间和供应链体系内在的联系。对于国际供应链数据的获取,更是只能依赖进出口数据和国外公开数据,难以准确掌握和分析国际供应链体系的走向脉络,以及中国产品在国际供应链体系中起到的具体作用。
缺乏对国内外供应链进行精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难以对国内外供应链进行针对性调控。我国目前对于工业生产的管理以地区行业总量管理为主,主要通过投资、土地、财政、金融等手段调控工业品生产总量,而不是直接对供应链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一是主要凭借历史数据和管理者经验进行管理,难以保证管理的科学性和最终效果;二是无法有效掌握工业供应链结构和内部数据,难以进行针对性管理调控;三是相关手段的实施周期较长,无法及时反映市场需求,管理的实时性较差。因而现有供应链管理手段难以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的管理需求。
工业互联网可有效助力供应链稳定性
基于工业互联网,掌握供应链供需大数据,助力企业快速复工复产。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快速精确打通工业生产数据、物资需求数据、市场供应链数据、调度分配数据等,有效打破信息孤岛,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尽快找到生产资料和市场。目前已有数十家企业提供240款工业APP供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免费使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更于2月22日联合各地经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发起《百万工业APP抗疫助能——大企业帮扶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复融》行动,采用工业APP创新制造业生产范式、供应链模式、融资方式等方面,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力、融通发展,联合互救、共克时艰。
基于工业互联网,掌握与我国相关的全球供应链图谱。工业互联网可全面链接工业生产的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可记录企业生产、销售、供应链、库存等信息数据。在大多数企业均使用工业互联网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市场供应链网络将清晰地呈现在平台提供方面前。借助工业互联网供应链数据,我国可以完全掌握国内产业供应链现状以及全球产业链中与我国相关部分,实时精准绘制典型行业供应链图谱,针对性分析其中关键环节,大大丰富我国政府对产业和经济体系进行结构性改革的工具箱。
基于国内外供应链数字孪生模型,掌握国际供应链体系在各类事件冲击下的反应。根据国内外工业生产、销售、供应链大数据,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构建全球供应链数字孪生模型,时刻掌握全球供应链状态,模拟国际供应链体系在面对各种类型突发事件时的反应,以增强我国在各类突发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此外,在我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时,也可以先通过国际供应链模型测算政策效果,从而在决策时有的放矢,为我国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提供参考。
完善供应链管理体系,积极应对全球供应链发展变化
根据供应链重要程度的不同,针对性强化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基于工业大数据,尽快梳理中国制造的板块体系,从国际供应链的角度考虑,对汽车、电子等影响面大的重点行业,进行快速分析,选择对于整体供应链较为重要、我国比较优势不明显、国外容易建设备用生产基地的供应链环节,倾向性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及政策倾斜力度,以降低跨国企业向国外基地转移产能的可能。
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提升我国对供应链的掌控能力。加大力度投资工业互联网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构建全球供应链数据动态采集平台,采取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获取工业企业关键生产数据与交易数据。针对信息化水平不足、无法直接获取数据的疫情防护物资生产企业,提供前端标识智能采集设备,直接在物资生产环节采集数据;针对可以直接采集获取数据的疫情防护物资生产企业,直接进行数据联网采集,实现生产可控、质量可控、数据可追溯。建立健全各类紧急情况下关键物资生产企业的管理机制,保证突发情况下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工业互联网介入相关企业生产,优化生产企业排产和扩产。
构建国家供应链数字孪生体系,建立健全短期应急和中长期预测机制。一是面向产业集群做好灾后的生产模拟,为集群企业复工后有条不紊的高速生产提供参考依据。二是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平台,通过工业互联网提供产业链信息,缓解企业恐慌,优化企业生产排产。三是在收集国内生产能力的同时,加快对印度、越南等具备承载能力的国家进行情报收集,建立全球供应链生产推演体系,对国际承载趋势进行研判,并进行中长期产业链变化预测。
(作者徐晓兰系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常委、中国科协常委、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
- 全国一体化算力算网调度平台发布 – 2023年6月6日
- 工业革命以来西方10大知名管理专家及理论贡献 – 2023年6月1日
- 聚焦出海企业需求,微软Azure OpenAI国际版发布三大行业场景 – 2023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