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数字平台发展研判

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事关百姓安危和产业兴衰。数字平台在抗疫情、保民生、稳经济、促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此次战“疫”制胜关键力量。同时,战“疫”实战也充分暴露了数字平台存在的诸多问题,为疫后数字平台发展提供了借鉴。

一、数字平台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

数字平台作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整合数据、算法、算力,实现居中撮合、链接多个群体以促进其互动的服务中介,可以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服务等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以及交流展示等功能,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数字平台包括促进商品和劳务流通的电商平台、外卖平台、出行平台等交易类平台;促进信息传递和社会交往的资讯、视频等媒介类平台,微信、QQ等社交类平台,政务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类平台;为经济运行或产业运行提供软硬件基础的云计算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数字平台在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复工复产攻坚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防控部署与人员管控提供工具。在疫情上报和排查方面,疫情防控上报和健康登记平台被政府机关、医院、企事业单位、社区、高校、中小学、幼儿园等机构广泛使用,通过人员的信息填报、实名核对、实时测温、数据管理、快速制作电子出入证等功能模块,有效解决了以往数据层层上报、效率低、反馈慢、易出错等诸多弊端,实现了人员“无接触”,为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以及有序复工提供支撑。如阿里巴巴的“疫情防控上报系统”、浪潮集团的“‘疫防控’信息填报一指禅”以及“新乡高新区疫情防控健康数字平台”、“嘉兴市复工防疫数字化管理平台”等。此外,百度地图推出的迁徙大数据平台,提供迁徙来源地、目的地、迁徙规模、迁徙趋势等数据的查询服务,为政府、企业、社区等机构开展疫情防控部署和人员管控提供支持。

为物资对接与供应保障提供媒介。在医用防疫物资对接方面,针对调配困难、供需信息无法快速匹配等突出问题,湖北省搭建应急物资供应链管理平台,实现抗疫物资的生产、库存、采购、调拨、分配、签收、审核等全过程可视可追踪和高效集中管控。此外,海尔、用友、航天云网等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相继发布医疗物资信息供需对接平台,保障应急物资的精准高效匹配。在城乡生活保障方面,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以及每日优鲜、盒马鲜生等生鲜电商平台,在有效满足疫情防控攻坚期和企业复工期市民、复工人员生活保障和“无接触”消费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平安好医生、丁香医生等互联网医疗行业平台以及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医药电商平台为人们购买日常用药提供服务。

为“挽救”企业和稳定就业提供手段。数字平台为“线上复工”和“宅家办公”提供支持,如腾讯、阿里、华为、用友等企业推出的腾讯会议、钉钉、WeLink、友空间等在线办公平台,帮助企业低成本、快速实现在线会议、协同办公。数字平台为线下商家向线上转移提供新渠道,如京东生鲜平台帮助金鼎轩、小南国、西贝莜面村、广州酒家、杏花楼等百余家餐饮企业开拓在线半成品和速冻食品销售业务。数字平台为供应链协同提供支持,如海尔集团的海智物联网成套服务平台为买方提供在线询价、线上物料采购、非标需求定制解决方案,为卖方提供店铺搭建、营销推广、交易撮合等服务。 数字平台为企业和个人创新发展方式提供渠道,如淘宝直播、有赞、快手电商、腾讯、京喜直播、苏宁易购等直播平台成为“云端营业”、“云复工”的重要阵地,直播主厨、美妆、服饰、菜农、健身等新内容层出不穷,为企业“自救”、个人创业、在线复工提供新空间。此外,数字平台还为快速吸收闲散劳动力、开拓新就业形式提供支持,如阿里本地生活、美团、京东等推出的就业共享平台,成为缓解用工压力的有效手段。

二、数字平台在战“疫”实战中暴露诸多问题

平台治理与监管有待加强。受疫情影响,数字平台成为人们日常消费主阵地,但伴随着平台的不断趋热,平台乱象层出不穷。一是质量管控成最大痛点。疫情期间口罩、护目镜等紧俏物资的假冒伪劣产品流转于各大平台,例如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知名电商平台在此期间就清退多家涉嫌销售问题口罩、虚假宣传、假冒伪劣店铺。二是虚假发货等诈骗行为频频发生。微信、QQ、抖音等社交平台成为了口罩诈骗的重灾区,出现了消费者付款后被“拉黑”、卖家“失联”、收到虚假包裹等“怪像”频出。三是“坐地起价”现象时有发生。部分不法平台疫情期间哄抬物价,出现了高价口罩、高价双黄连口服液等。四是售后服务问题严重。据“电诉宝”(电子商务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用户投诉案例库显示,疫情期间出现了OTA平台“带我飞”拒绝用户退款、“走着瞧旅行”收取用户90%的高额违约金、“好药师”被投诉双黄连口服液商品拒绝售后退货等问题。五是商家“砍单”行为时有发生,出现了如“海豚家”以卖口罩吸引消费者充会员再“砍单”等现象。

平台盈利模式有待深入探索。疫情爆发催化了一系列平台的快速发展,一扫之前“烧钱续命”的阴霾,盒马生鲜、美团买菜、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生鲜电商平台出现大量“爆单”现象;直播带货热火朝天,直播平台风头正盛;医药电商平台用户激增,爆发性的需求似乎获得了快速发展的可能。但是随着疫情结束,外部环境将发生大幅变化,这些平台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一是平台用户留存以及用户消费水平难以保证。疫情过后,人们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大规模依赖线上途径获取生活物资的概率降低,数字平台将面临用户数量减少、客单区域分散、客单单价降低以及购买频率下降等问题。二是供应链建设依然面临重大考验。平台所拥有的优良的供应链是货源、配送效率、商品质量的重要保障,但供应链建设的巨大成本仍然是很多平台的痛点。

平台缺失与整合问题突出。一方面是平台建设不足。如疫情初期缺乏防疫物资信息服务平台,导致物资的需求、供给、运输等环节效率低下,难以实现物资优化配置和追溯监管;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建设不足,导致疫情登记排查工作仍存在大量以拉网式、地毯式入户排查和人工登记整理为主的现象,占用大量人力物力,工作效率低,而且增加了工作人员感染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平台孤岛问题严峻,如卫生部门、公安、交通、通讯、医疗物资管理部门等部门均建有数字平台,但目前各平台数据仍未充分打通。

平台应用亟待丰富和深化。当前产业互联网平台尤其是政府公共服务平台虽然在应用场景开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就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而言,当前平台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描述性应用多、预测性和决策指导性应用少,单点局部应用多、跨部门协同应用少等问题。

三、数字平台发展建议

加大平台建设与整合共享力度。一方面要加大重要紧缺平台的建设,拓展平台覆盖广度。如推动能够紧密联系群众、覆盖广大居民的社区网格化平台建设,整合区域人、地、物等方面的信息,强化社区数字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打通数据“结节”,加快推动平台的整合共享和互联互通。以“数据通”为主线,加快推进分布在多个部门、多个领域的数字平台的数据共享,推动多维、全量、联动、鲜活的数据流通。加快推动“散”、“乱”、“小”平台的整合,如在应急管理方面,整合所有在用、在建的与应急管理相关的数字平台,按照统一标准,建设纵向贯通、横向互联的全国一体化应急管理数字平台,全面提升事前监测、事中处置、事后恢复的应急处置能力。

持续丰富和深化平台应用场景。建平台是基础,用平台为目标,平台应用的拓展和深化是未来平台发展的重中之重。一是深挖目标用户需求,不断拓展数字平台的应用场景类型,如统计分析、综合评估、标杆设定、行业监管、决策服务、预警提示等。二是不断推进应用场景深化,针对目标用户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等领域,在描述、诊断类应用场景基础之上,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动发展预测类、决策支持类应用。三是打破平台应用场景的部门、业务局限,开发跨部门协同类应用。

深入探索平台盈利模式。探索数字平台疫后盈利模式,是巩固疫情期间“打下的江山”的重要途径。一是提高平台数字化运营能力。全面提升业务流程数字化和消费者数字化水平,实施从用户下单到商品分拣、包装、配送再到用户评价的全流程追踪,根据用户画像调整平台商品品类和各品类下的SKU数量。二是要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增强用户信任感和体验感。依托线下门店为消费者提供商品品质、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体验,并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导流提高用户留存率。三要加强数字化供应链建设。加快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建设,推动货源、物流、库存等方面的精准调控,尽量缩短供应链,是降低损耗率、进而更好发展的关键。

加强平台治理与监管。一是在深刻把握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厘清数字平台的责任与义务以及数字平台的履责范围,进一步明确面向数字平台的监管原则和执法标准。二是要结合政府、社会等在治理和监管方面的特殊作用,明确各方的监管职责与角色分工,构建多元共治的平台监管和治理体系。三是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字平台,实行差别化监管,精准施策。四是推广数字技术治理,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平台治理与监管中的应用,提高监管效率、提升监管水平、创新监管模式。五是维护或建立必要的市场自由竞争机制,为平台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文 | 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 王宇霞 秦亚星)

点赞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