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国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工作面临的挑战

现代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标准化,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规范生产、促进创新、提高质量、保证安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优化配置、保护环境、便捷贸易的重要保障。从历史上来看,标准化工作不断推动人类文明步入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标准化通过实现机械零件的互换性推动工业革命进入以机械化为特征的工业1.0时代;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标准化通过实现电力和电子器件的兼容性推动工业革命进入了以电气化为特征的工业2.0时代;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并一直延续至现在,标准化通过生产流程和工艺的规范化推动工业革命进入以自动化为特征的工业3.0时代。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创新及其在工业领域的深入融合应用,标准化正在通过支撑两化深度融合推动工业革命进入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工业4.0新时代,掀起了新工业革命的发展浪潮。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日益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石,对未来工业发展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影响。工业互联网具有较强的跨领域综合性,正在形成全新和复杂的生态系统,亟需加强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工作,夯实工业互联网发展基础。为此,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的决策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了《工业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加快建立统一、综合、开放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促进工业互联网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推进我国工业互联网标准化的进程中,要兼顾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充分认识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我国工业企业的标准化主体作用亟待加强,需要不断深入挖掘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对于标准的特色需求,以需求为导向,找准突破口,龙头企业牵头、科研机构和中小企业等密切配合实现特色方向的重点突破。

一是工业企业的工业互联网标准化主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充分发挥。工业企业最了解自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需求,以及这个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该成为工业互联网标准研制的主力军。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相互交叠,工业企业的发展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参差不齐,普遍存在标准化工作意识不强、能力不足的问题。相对于美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化进程起步较早、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我国工业企业的标准化主体作用亟待加强,需要不断深入挖掘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对于标准的特色需求,以需求为导向,找准突破口,龙头企业牵头、科研机构和中小企业等密切配合实现特色方向的重点突破。

二是工业互联网标准化的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我国标准化工作主要是按照行业分类垂直化的管理方式,工业领域和信息通信领域联合开展工业互联网标准工作的高效协同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两个领域的标准化力量尚未形成有效合力,我国在信息通信领域积累的局部优势亟待转化和扩大为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整体优势。同时,工业互联网催生了大量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势必带来标准化管理的空白区和重叠区,例如无人车的标准就涉及通信、交通、汽车等多个标准化领域,亟待构建针对新兴融合技术领域的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另外,随着联盟标准、团体标准的增多,这些标准之间,及其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之间的协同机制亟需建立。当前在其他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中,普遍存在重制定轻实施、重技术轻管理、重工程轻产品等问题,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工作需要在顶层设计中强化全周期闭环管理,加强标准推广应用、试验验证、检测认证、效果评测与监管,构建以实施为导向的标准制定机制。

三是庞杂封闭的工业网络技术体系和生态系统挤压工业互联网新标准的发展空间。技术标准是技术产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标准的竞争实际上是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发达国家和龙头企业利用其先发优势,已经通过建立基于自身技术的标准体系构建了相对封闭的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生态。我国企业在从国外成套引进工业设备与系统的同时也形成了对其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及其产业生态的依赖,国外企业通过对这些设备的升级维修不断强化我国企业对其的技术依赖。这种情况下,新的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的发展将面临既有生态系统的挤压,新技术标准化的门槛不断提高。为打破封闭固化的技术体系,需要抓住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工业领域深度融合应用的良好契机,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通过强化网络新技术的应用,开辟新的技术方向,实现换轨超车。例如时间敏感网络(TSN)和OPCUA等新技术的出现,就将极大促进了工业网络体系的开放,带来了新技术产业生态的发展机遇。

四是对于工业互联网领域标准化新模式新方法的适应能力和应对办法尚显不足。当前,工业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工作正在从ISO、IEC等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IEEE等传统的非营利性国际标准化组织向各类联盟、论坛、基金会等机构转移,新兴的标准化力量不断增强,这些机构的快速发展呈现出一种工业互联网标准活动力图摆脱政府背景和传统力量的趋势。同时,开源技术对于国际标准的取代性作用逐步显现,国际上与工业相关的开源组织和功能相近的论坛、社区等十分活跃,标准的研制速度明显加快,新技术出现后留给我们跟进的时间窗口越来越小,赶超的难度明显加大。我国目前还没有很好地适应这种新模式和新变化,在新兴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作用和影响力有待提高,缺乏清晰的参与开源活动的策略和路线;缺少充分体现和保证政府对开源和联盟等标准的指导性的有效策略。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积极参与主流开源组织,主动融入主流生态,另一方面,需要选择优势领域探索建立新的开源组织,构建新的产业生态。

五是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对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工作带来新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标准是国际贸易链条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是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核心目标本来是便捷世界贸易,全球自由贸易的发展呼唤协调统一的国际标准,但是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标准化成为助力贸易竞争的手段,发展中国家主导和参与完成国际标准的阻力增加。这种情况下,需要充分把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增进理解与互信,通过标准化促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实现技术产业资源的全球配置,助力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工业互联网是一个崭新的标准化工作领域,在《工业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的指导下,需要针对主要问题,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加强组织协调和协同管理,狠抓标准研制与应用评测,完善保障体系和配套政策,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标准化道路,为支撑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重要基础和关键支撑。

点赞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