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中国联手阿里发布智能化组织报告及通向智能制造的转型之路报告

4月17日,毕马威中国联合阿里研究院发布《百年跃变:浮现中的智能化组织》报告,以组织智能度图谱及在此基础上划分的智能组织的四个阶段为核心,结合处于不同阶段的智能组织案例的详细分析,进行未来智能化组织特征及发展阶段的阐释,并提出在全球化、跨界化、多样化、生态化的趋势下,未来组织转型的赋能之路的途径和手段。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学技术的全面突破与逐项应用,社会经济中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包括企业从内部的提升与聚焦到以客户为中心的“向外看”视角转变,从垂直整合和大企业主导式创新向协同创造、多元分散的模式转变,从固化流程到移动互联的办公方式转变,从稳健存续的经营方式向快速迭代和跨界竞争转变,而这些变化都驱动着组织的进一步沿革。

报告指出,数字化时代对组织的最大影响是对商业模式的颠覆。在数字化技术和共创文化的驱动下,传统价值链导向的商业模式逐渐向平台化的模式迁移,数字化时代的竞争方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个性体验、多向互动、参与平台(或交易平台)、生态系统”四个方面。而商业模式的迭代升级是通过清晰透明接口的交互连接、多方关联群体的共同创造、数据算法的智能驱动和多边网络效应的协同发展来实现的。

通过剖析数字化时代新型商业模式的关键驱动要素,报告总结出智能组织的几大特征:未来的组织将以客户为中心,在客户体验、在线交互、群体创造、接口透明、智能驱动、网络协同六个维度上,实现智能化。其中,客户体验重点关注的是为客户提供增值、创新、深层次的个性化体验,在线交互重点关注的是业务的在线化和多向增值交互;群体创造重点关注的是通过整合和吸引相关资源,实现对内跨部门、对外跨边界的共创共赢;接口透明重点关注的是接口的清晰易懂、开放性和扩展性;智能驱动重点关注的是数据、算法和专家智慧针对业务的迭代驱动;网络协同重点关注的是协同的工作效率和决策精准性,以及单边或多边网络效应的有效激发和科学治理。同一天,发布《从工具革命到决策革命—通向智能制造的转型之路》(以下简称“报告”),首次提出智能制造的四条赋能路径。这其中,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成为关键词。

据介绍,报告以“数据+算力+算法”这一大技术体系为核心,从产业链的视角详细阐述了科技对制造业五大生产环节的全面提升和重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智能制造的四条赋能路径,全面解读智能制造带来的“工具+决策”两个维度的革命性机遇。

就四条路径而言,首先,数据是智能经济的基础,是智能制造的核心生产资料。其次,以云计算、边缘计算为代表的算力的快速发展为处理海量数据提供了有力保障。第三,以人工智能、机理模型为代表的算法技术帮助智能制造发现规律并提供智能决策支持。最后,以5G等为代表的现代通讯网络将三大要素紧密联系起来,让它们协同作业,发挥出巨大的价值。

报告分别从需求洞察、研发、采购、生产、营销和售后等五大产业链环节详细阐述了“数据+算力+算法”这一技术集群对制造业生产环节的赋能重构。

报告认为,与传统制造体系相比,智能制造生产体系的优势主要表现为:消费者洞察从间接到直接,研发环节由串行到并行,采购环节实现自动化、低库存化和社会化,生产环节全面智能化,和无所不在的智能销售和售后服务。

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主席陶匡淳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智能+’概念,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表示,智能制造的意义,就在于如何以数据的自动流动化解不确定性。让正确的数据、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自动传递给正确的人和机器,以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

当天,两大机构还一并发布了一份题为《百年跃变:浮现中的智能化组织》的报告。报告指出,在数字化技术和共创文化的驱动下,传统价值链导向的商业模式逐渐向平台化的模式迁移,数字化时代的竞争方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个性体验、多向互动、参与平台(或交易平台)、生态系统”四个方面。

报告认为,商业模式的迭代升级是通过清晰透明接口的交互连接、多方关联群体的共同创造、数据算法的智能驱动和多边网络效应的协同发展来实现的。

“在企业组织转型之路上,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无论是传统工业企业,还是互联网基因下的创新公司,去尝试、探索、迎接组织的蜕变与进化,为企业在智能时代全球化竞争下赢得先机。”陶匡淳说。

点赞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