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通工业互联网人才短缺瓶颈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和发展,中国工业互联网的短板,逐渐从缺市场、缺技术、缺政策,转移到了缺人才。这点突出表现在今年工信部信软司召开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交流座谈会,十家代表当下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最高水平的双跨平台企业,在会上提出问题最多的就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缺乏复合型人才。

至于什么是复合型人才,各家的定义各有不同:跨行业、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IT与OT融合型人才;了解工业、了解数据分析、了解工业机理的复合型人才;既懂工业运营需求、又懂网络信息技术、有较强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既有专业领域的知识、又懂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算法的人才;懂工业和新兴技术的跨界人才等。他们认为传统工业复合型人才本身就非常稀少,精通互联网技术的工业互联网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复合型人才在全球都是紧缺的。

有企业指出工业互联网人才缺乏是指两方面人才缺,作为工业互联网提供者,缺大量的懂工业互联网研发、销售、服务、管理的人才;而作为工业互联网应用者,应用企业同样缺懂工业互联网使用、维护、管理的人才。

有企业认为学历和职业教育体系已无法满足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随着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巨大。

对工业互联网发展人才问题,国务院在《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提出了“强化专业人才支撑”。

对应的,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在18年和19年“工作计划”中都出台了“壮大人才队伍”政策。18年政策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使用机制、优化人才评价激励制度三类15条内容,19年在上年基础上增加“推动高校学科建设”共四类11条内容;具体负责部门是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人社部、国资委,19年又增加了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成员单位。

综合看两年来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工作计划”中的“壮大人才队伍”政策,主要内容及其工作进展是:

一培训,含工业互联网专题培训、省部级培训、高级研修班和境外培训等。这些内容这两年基本陆续开展了。

二教育,含公布工业互联网相关二级学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布局工业互联网等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人才培养,引进一批工业互联网高水平研究型专家。这些内容这两年基本没有进展,工业互联网二级学科至今没有公布,在高校搭建工业互联网学科引智平台、新建10个以上工业互联网相关领域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引进50名左右高端外国人才亦无动静。

三智库,含完成工信智库联盟组建和工信智库专家库建设,上线运行工信智库信息系统;举办“工业互联网”百千万人才工程创新讲坛等。联盟、智库和讲坛等这两年基本完成组建和举行。

四评估、监测,含开展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工业互联网领域创业创新政策实施情况评估;发展工业互联网专业人才市场,开展全国人才市场供求信息监测。评估、监测的信息和报告未能查询到,国内似也没有工业互联网专业人才市场。

五央企,含推动中央科技型企业落实国家创新激励政策,加大对科研骨干人才的激励力度。此项政策的落实情况不得而知。

六其他,含制定出台事业单位“双创”升级版政策文件,助力互联网领域人才流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制定《外国人在中国工作管理条例》,出台引进外国人才指导目录;支持有条件的部属高校建设密码学院,为工业互联网发展培育密码技术人才;支持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引智项目,资助高质量专家项目50个,引进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300人次。政策制定情况不得而知,但部属高校建设密码学院和资助高质量专家项目、引进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似未听说。

同时,在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中,2019年第一次出现了一个教育培训项目——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实训与成果转化平台,北京东方国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和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两家中标。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两年来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年度“工作计划”中的“壮大人才队伍”政策,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由此带来的后果,一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纵深发展和横向复制遇到瓶颈,二是严重影响了工业互联网应用的深化。

对此,十家双跨平台企业开出了政府、教育两剂药方。政府,一是需要提供高端人才引入与留才计划,二是完善人才工作的资金补贴、住房、子女教育等政策。教育,一是通过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完善工业互联网人才体系;二是建设工业互联网实训中心,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三是加强校企合作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人才“订单式”培养等方式,培养工业互联网专业人才。

笔者看来,要补足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人才短板,在全面执行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年度“工作计划”中的“壮大人才队伍”政策,准确回应十家双跨平台企业开出的两剂药方基础上,还需解决好需求和供给两类问题。

需求问题。该问题的核心是工业互联网发展是否存在人才需求问题?需求又是什么?

工业互联网发展存在人才需求问题、且缺口巨大,这在前面已通过十家双跨平台企业的表述,给出了明确的答复。

需求是什么哪?一是工业互联网从业企业人员,因工业互联网从业企业加大了投入,目前需求最有保障;二是工业互联网应用企业人员,在工业互联网政府热、企业冷大环境未得到根本改变前,需求还未得到释放;三是未来工业互联网工作人员,因教育部还未公布工业互联网二级学科,院校设立工业互联网专业还有困难,需求不明朗。

供给问题。需求明确了,供给自然就有了对象,手段无非引进和培养两种。

引进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一来全球工业互联网都处于起步阶段,技术路线、商业模式等都在摸索阶段,谁是专家、大咖不但未有定论,且数量有限。二来从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正、副董事长李杰相继离职,说明工业互联网引进人才还存在适应性的问题。

培养对应需求分为教育和培训两类。教育是为未来工业互联网工作人员提供服务,而培训则是为现有工业互联网从业企业人员和工业互联网应用企业人员提供服务。

工业互联网教育按现有教育体系,可能是工业互联网的理论教育或案例教学(商学院培养模式)。而工业互联网培训针对工业互联网从业企业,其对专业知识要求高、覆盖技术和行业需求多。针对工业互联网应用企业人员则是售前和售后培训,专业知识、技术要求低,覆盖行业需求多。

无论是以上的工业互联网教育还是培训,都需面对一个现实,工业互联网是需要将工业行业几百年的各种经验转化为有用的知识,才能将其复用化和软件化,其技术创新和应用需多领域、多学科的协同。由此,就需从事工业互联网教育培训工作的机构回答,我们是走通识教育之路还是走专业教育之路。

通识教育已是世界各大学普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是为了应对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而出现的教育形式,符合工业互联网“需多领域、多学科的协同”的要求。但正如通识教育最大的困境是“通识教育缺通识”,工业互联网的“通识知识”是什么?或者换一种问法,“IT的通识知识”是什么?“OT的通识知识”是什么?这两者融合后的“通识知识”又是什么?。

这些问题估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可能没有确切的答案。若如此,工业互联网的通识教育之路就不易走了。

那回到工业互联网专业教育之路如何?毕竟工科教育之路就是按照专业分工进行的。根据国家标准《GB/T 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工业行业门类3个、行业大类41个、行业中类207个、行业小类666个。面对如此众多的工业行业,一家工业互联网教育培训机构是选择包容所有的行业(不可能),还是包容自己擅长的行业(丢用户),乃或包容尽可能多的专业(难抉择),都是一个费思量的问题。由此看,如何开展工业互联网的人才教育培训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作者:威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原调研员 马龙 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王鹏跃)

点赞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